倚着后山的石壁、林下的坡面,一棵棵树形美观的石山苏铁错落有致……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邀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到南宁生态修复示范基地“沉浸式”感受广西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成果。
广西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不仅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也是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重点区域之一。广西检察机关深入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和习法治思想,坚持生态优先,强化司法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深化“专业化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生态检察工作机制,以一系列“绿色检察”制度举措,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良好成效。
苏铁是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种子植物、珍稀物种,堪称“活化石”,因其较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不法分子便把“黑手”伸向了野生石山苏铁。
2013年至2021年8月,韦某采挖石山苏铁到隆安县自建房后空地种植,并通过出售获利。2017年3月起,蓝某从市场收购石山苏铁运回隆安县自建房屋顶和附近山林种植,对外出售并获利。石山苏铁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隆安县人民法院支持检察机关全部诉讼请求,分别判处韦某、蓝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3000元。
“急需抢救性保护!”——涉案扣押的1972株石山苏铁因缺乏专业管护,部分植株出现严重受损。南宁市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团队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商,将涉案石山苏铁暂时移交至生态修复基地,由专业的苏铁类植物研究团队负责紧急救护和后期管护工作,使涉案苏铁得到了妥善保护。
“大家要告诫家人、老乡,不能进山采挖野生苏铁。”野生动植物专家叶奇功向隆安县丁当镇定坤村陇蒙屯村民介绍隆安县境内常见的野生动植物种类及特征。“带着发生在当地的案例到村进行普法效果很好,增强了村民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法治意识。”隆安县人民检察院办案检察官陆康海说。
珊瑚礁具有最多样化的海洋ECO,被誉为“海洋的热带雨林”。近年来,随着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渔民过度捕捞等因素,涠洲岛近岸海域珊瑚受损。
北海市检察机关对涠洲岛海域非法捕捞等犯罪行为进行指控,追究生态赔偿相应的责任,实现打击犯罪与修复生态并重。通过种植珊瑚修复珊瑚礁ECO,成功培育珊瑚苗2050株,修复海域面积200亩,有效保障涠洲岛附近海域海洋生物资源的多样性。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广西检察机关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公益诉讼中通过抢救性保护、替代性修复等方式做好林田、水域生态系统治理工作。面对当事人无力赔偿的困境,探索“以劳代偿”制度,创新以生态养护劳务代偿方式履行支付生态环境修复费的义务。2020年以来,共督促涉案当事人补植树木3.39万亩,增殖放流鱼苗4500余万尾,促进受损生态有效修复。
2021年3月11日,防城港市人民检察院接到红树林群落生存环境遭破坏的线索。检察机关利用技术方法快速查明了红树林生存环境情况,这中间还包括已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近危”级别的1796株红树植物物种小花老鼠簕正面临生存威胁。
专家指导迅速确定“抢救”方案,在堤坝阻塞处打开缺口,便于内外海水流通。检察机关适用磋商程序高效推动有关部门实施抢救性保护,防城区林业局组织人员对红树植物的叶片及气根上的悬浮胶粘物进行冲洗,保证其能正常呼吸和光合作用,迅速为红树林救护“抢得”了一线生机。
同年,检察机关“回头看”时现场勘验,原近乎枯死的红树林已恢复绿色生机,底栖处的小花老鼠簕长势良好。检察机关通过履职解决久拖7个月未决的近危红树林“保生存”问题,该案最终入选最高检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凤头鹰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我们为凤头鹰植入芯片,让它拥有唯一电子‘身份证’‘医疗就诊卡’,以便进行后续跟踪保护。”北海市银海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莫素平介绍。办案期间,他就雏鹰救治做了大量的专业咨询。
“通过公益诉讼的促进,北海野生动物保护水平有了提升。”北海市自然资源局自然保护地管理科负责这个的人说。为了野化、放飞凤头鹰,北海市林业部门专门在冠头岭森林公园搭建起临时救助点,用于今后野生鸟类的放飞、研究等工作。
借助“外脑外智”提升监督专业化水平,广西检察机关通过聘请林业资源保护、野生动物救护等专家学者担任公益诉讼专家咨询委员,聘请334名专业执法人员担任特邀检察官助理,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专业支撑。
如何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参与到公益诉讼工作中来?如何发挥好社会组织力量更好的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也是检察机关在落实“社会化治理”中思考的重点问题。
2023年6月,“益心为公”志愿者向检察机关提报线索,反映有人频繁在北流市圭江放生“巴西龟”。北流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启动公益诉讼程序,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检察听证,督促主管部门加强监管,建立长效协作配合机制,圭江流域随意放生外来物种行为得到全面遏制。
“‘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能够发动广大志愿者发现身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领域的公益损害问题,推动社会治理。这是一个特别好的平台,我也要成为一名志愿者。”全国人大代表、金秀瑶族自治县桐木中学副校长梁丽斌表示。
广西检察机关积极建立公益诉讼社会支持工作机制,组建由派成员、青年志愿者等组成的“益心为公”志愿者队伍。截至目前,共招募志愿者2083名。
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出台《关于充分的发挥检察职能为厚植生态环境优势推动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提供司法保障的实施建议》,明确全区检察机关综合发挥“四大检察”职能服务保障厚植生态环境优势、推动绿色发展的工作重点,助力美丽广西和生态文明强区建设。2020年以来,全区检察机关办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诉讼案件868件,发出涉野生动植物保护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175份,办案数量位居全国前列。(黄伟曾芳杨旅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