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昆明这座四季如春的城市饱受刺骨的寒风,脱去了绿色的“外衣”。随着春暖花开,眼下主城各区纷纷打响了受冻植物拯救“保卫战”。此次寒潮中,昆明主城区园林绿化受创严重,初步估计损失高达数亿元,至少需要3年才能恢复景观。
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截至目前,各区对全市516条主次干道和135个公园、小游园、街头绿地受冻植物做出详细的调查,初步统计受冻害乔木数量达15万余株,灌木、地被约160余万平方米,该统计数字还不包括公共单位和小区的受灾情况。
环城南路双龙桥旁的盘龙江沿岸绿化带,穿金路、茭菱路及其周边支次道路、丹霞路的小叶榕受冻害十分严重,所有树冠全部枯萎,园林绿化管养人员在部分路段紧张施工,一部分小叶榕树冠已按照三级冻害的处理标准做了修剪。只剩下碗口粗的一级分枝,但是能否从一级分枝处萌发新枝,仍是未知数。而小菜园立交附近的天竺桂也是受冻害非常严重的树种,很多天竺桂的树皮被冻裂,恢复情况不容乐观。
而且,此次冰冻灾害造成部分以榕树为主的林荫道,如茭菱路、穿金路等,景观效果暂时消失,即使以最乐观的情况估计,假设所有受冻害的树木今春均能萌发新枝,3年内也没办法恢复景观。
此次受冻较为严重的乔木种类主要是各类榕树、常绿重阳木、天竺桂、桉树、刺桐等10余品种;灌木、地被类受灾的则有假连翘、非洲茉莉、叶子花、鸭脚木、玛格丽特菊、满天星、肾蕨、黄花槐等20余个品种。
受冻害最严重的就是小叶榕,很多都达到了四级冻害。受到四级冻害的植物虽然仍可以从茎干部位萌蘖,但是已经基本失去了景观树的作用,必须逐步替换。因此,能预见的是,一些以小叶榕为行道树的林荫道景观效果将不再。即使出现最理想的情况,即所有受冻害的小叶榕均能从一级分枝处萌发新芽,要想恢复过去景观效果,至少也需要3年。
并且需保证恢复期间不能再发生冻害。但是,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10年,昆明冬季发生低温寒潮天气将成为常态。因此,小叶榕可能将逐步退出昆明。
实际上,从2008年,昆明市就将小叶榕列入园林绿化中少种、不种的名单。2014年,更是将小叶榕和黄金榕、高山榕、假连翘、鸭掌木等抗旱抗冻能力弱的植物一起列入禁止使用名单,但由于认知面不广泛等种种原因,仍有部分区域使用抗寒能力较弱的植物。
小叶榕“全军覆没”,为有关部门敲醒了警钟,在新建项目审批中不仅要控制绿地率,还要审查绿化树种。在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上,不能过于追求常绿阔叶乔木的数量,适当增加针叶树的种植,对乡土树种的选择也不能一味追求新奇特,要适地适树。
调研中还了解到,部分道路及树种表现良好,例如西园路上多层次的景观树木、地被受影响不大,加纳利海枣、老人葵(棕树)、蓝花楹等热带、亚热带树种受影响不大。“并不是外地树种就一定不适应昆明,也并非所有本地树种都不受冻害。“
市政协委员、昆明理工大学教授胡开林认为,要慢慢地增加园林植物推荐名录的宣传和推广。对于造成的损失,要制定良好的修复计划,列出详细的工作规划,力争3年内恢复景观。(昆明信息港综合自都市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