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干净整洁,周边绿树成荫,旅客纷至沓来……秋冬时节,走进三坑镇,一片宜居宜业景象尽收眼底。
11月30日,笔者从三坑镇获悉,今年以来,三坑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百县千镇万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部署要求,锚定“农旅为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标,聚焦“三个重点”,高质量打造典型镇,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三坑镇始终将党建引领贯穿工作全过程,以镇村同步推进的工作姿态,跑出“百千万工程”加速度。
发挥“主心骨”引领作用。镇党委书记当好“一线施工队长”,定期组织召开班子碰头会,对具体工作、重点任务实行每周调度,不定期深入项目施工现场办公,倒逼各项工作落实推进。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全力当好“领头雁”,带头找项目、谈合作,配合镇党委、政府协调项目用地、民事处理等工作,共同推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发挥模范带动作用。在开展典型镇村培育、人居环境整改治理等工作过程中,三坑镇组织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及时向群众宣讲政策信息,做通群众思想工作,通过带头“出工、出钱、出力”等方式参与各项工作。今年以来,发动群众8725人出资47.07万元参与人居环境整改治理、乡村绿化等工作,形成推动“百千万工程”的强大合力。
发挥比学赶超作用。三坑镇着力建强人才队伍助力“百千万工程”扬帆远航,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才当中选派7名代表参加清远市“百千万工程”优秀基层人才库打擂比选,其中6人被纳入市级人才库,按全市乡镇入选人数排名并列全市第一,为“百千万工程”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为持续巩固人居环境整改治理成效,三坑镇精心组织、多点发力,推动镇村实现面貌“大变化”,颜值“大提升”。
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该镇广泛发动党员干部和群众共同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行动和植绿增绿工作,加大村庄绿化美化力度,累计发动群众超1000人次,成功拆除破旧房屋259栋。通过在“四旁”“五边”见缝插绿、阳台庭院植绿补绿等方式,建成“美丽庭院”35户、“四小园”698处,全力擦亮美丽宜居的乡村底色。
着力提升风貌品质。三坑镇围绕镇内重点区域、重点路段,深入开展“六乱”整治工作,集中整治乱摆卖、乱停放、乱贴画等行为,并对跨街线路、沿街线缆进行规整,持续擦亮圩镇面貌。此外,结合三坑温泉元素和旅游特色,对主干道路沿线栋农房外立面进行提升改造,新增温泉标识、灯光水塔等景观节点项目,营造了浓郁的特色旅游文化氛围。
聚力打造美丽圩镇。三坑镇充分的发挥央企帮扶助力优势,扎实推进“七个一”建设。目前,绿美生态小公园、美丽河道项目建设已初见成效,沿线新增健康步道、休闲设施等内容,成为群众散步休闲、跑步锻炼新的“打卡地”。此外,美丽乡镇入口通道、示范主街等项目正在有序建设,重点改善沿线路域环境、农房风貌要素等内容,全方位提升整体人居环境品质。
三坑镇转变发展思维,不断探索农旅融合新路径,推动农旅产业从单一结构向多样化和可持续化发展转变,激发深入推动“百千万工程”的内生动力。
推动村级经济持续增收。三坑镇积极发挥穗源加工厂、育秧中心、枫红基地、联兴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作用,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产业联动、就近务工等措施,全力发展丝苗米、桂花鱼、山苏、树仔菜等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夯实富民兴村基础。2023年,镇内14个行政村集体收入均突破10万元,其中村集体收入超20万元的行政村就有7个,布坑村更是达50万元以上。
发展特色文旅产业。依托得天独厚的温矿泉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全力发展温泉康养、乡村旅游、亲子研学等文旅产业,加快水上云朵、畔山温矿泉公馆等乡村酒店(民宿)项目建设,鼓励更多优质文旅企业进驻三坑发展温泉民宿产业,优先聘请周边村庄村民,持续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益。
如今,三坑镇拥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家,有各类在营乡村民宿超50家,每年接待游客近60万人次,年营业额近2亿元,有效带动近500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不仅解决了“空巢户”“留守户”的问题,更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红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