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7日,“两弹一星勋绩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95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原院长周光召同志与世长辞。这一凶讯传到重庆市江津区的聚奎中学,教师们回忆起23年前周光召副委员长冒雨拜访母校的往事。
抗日战争时期,他在这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中学韶光。60年往后,他又回到母校,看望并勉励母校师生……
1930年,坐落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黑石山上的聚奎校园办起中学,彼时闻名爱国诗人、《婉容词》作者吴芳吉在成渝等地大学执教,闻讯后屡次写信为母校物色教师。他极力推荐挚友吴宓的学生周光午。早在1925年清华大学建国学研究院时,吴宓是院主任,周光午被聘为助理员,所以周光午也算是吴宓的学生加搭档。吴芳吉的来信介绍了周光午具有“诚信忠诚,言行一致”的长处。
1936年至1941年,周光午掌握聚奎中学。他除当校长外,还兼任“公民”课教员。周光午在教育界很有名望,把聚奎中学搞得风生水起。他给家里写信,主张把年少的堂弟周光召带到聚奎中学初中部,跟着自己肄业。
周光召的家人几经考虑,想到周光午不仅是大名鼎鼎的教育家,常识广博,并且为人正派,加上又是家人,于是就赞同周光召转学到聚奎中学。
周光召原来上的是初中二年级,来聚奎中学后插班进入中14班学习。在聚奎中学,周光召在既是校长又是兄长的周光午的严厉引导下,勤勉读书、成果优秀。他与一般的学生相同,除学习外,每天坚持出早操,参与教室等的卫生清扫,每周都坚持校园的义务劳动。
周光召最早住在校园的学生睡房里,生活用品都与其他同学相同,并没有不同。其时条件很差,学生团体睡房底子没有用药水消毒,臭虫跳蚤许多。周光召住的第一天晚上,全身都被叮起红疙瘩,奇痒难过,一周后才消除转好。
其时校园十天半月才吃一回肉,周光午六七天叫他到家里吃上一次饭,饭桌受骗然会有一点肉。周光召也由此学会了“打牙祭”这个四川方言,由于他常到周光午家“打牙祭”。
尽管有一个当校长的兄长,但周光召从不以此为傲,他在校园的分缘很好,对人和蔼谦逊,课余时还很喜爱拉着同学下象棋、军棋,常常和同学一同参与校园的讲演等活动。
周光召很喜爱数学、物理等天然学科,遇到难题他一定会仔细做,一旦做出来了,就在同学中交流经验。一次物理考试,教师龚蔚如出了一道题,要求证明V=IR。这原本是书上的例题,周光召可以照书作答,但他却运用其他办法求证了出来。龚蔚如教师常把周光召的试卷拿到课堂上大加欣赏,从此周光召的名声在聚奎中学迅速传播。
新中国建立后,周光召取得了很多傲人的成果。他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协主席,第十二届中心候补委员、委员,第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心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重要职务。
20世纪80年代后期,聚奎中学的老校长罗昌一编写校史,在他和时任校长石怀湘等的穿针引线和尽力下,聚奎中学总算与中国科学院取得联系。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周光召尽管脱离聚奎中学四五十年,但他对母校仍然有着一种深沉的爱情。他曾托付中国科学院办公厅传达对聚奎中学师生的问好,并祝福聚奎中学越办越好。1994年10月,周光召在北京专门为聚奎中学手书了“志不求易,事不流亡”的校训。校园将其镌刻于一教楼对面的石壁上。
这一天总算到来,2001年11月18日,73岁高龄的周光召及夫人来到白沙镇黑石山上的聚奎中学。
作了简略一番介绍后,我们走过一个内坝,进入书院会议室,在此进行了简略的座谈。周光召说:“聚奎中学是一所很好的校园。要逐渐办妥,办成重庆的闻名校园,全国的闻名校园……”座谈时刻很短,完毕后我们一同走出会议室。
原本聚奎中学是准备好宣纸和翰墨的,校领导期望周光召能给现在的学生写几句勉励的话。但工作人员失误,宣纸没有打开。因时刻紧,此次没有留下周光召的墨宝,教师们感到有些惋惜。但周光召在签名册上认仔细真签下了自己的姓名,并写下日期。原本这事可由随行人员代签,但他仍是自己签了。可以精确的看出周光召的谨慎和仔细:这是母校,学生回来了,得自己签名才是……
走出书院会议室大门,周光召与我们一同冒雨旅游校园。聚奎中学是全国有名的景区校园,校内奇石怪石、名诨名木多,并有楼阁水池等。周光召一行到了饮水思源池后,就在校友楼的礼堂内与聚奎中学的领导及人员进行合影。接着他们到了一教楼的小坝前,坝前如削的石壁上镌刻着他曾题写的校训——“志不求易,事不流亡”。
一教楼的学生都挤在教室窗前或走廊上,热心拍手和高喊:“老校友爱!老校友爱……”老校友周光召一边向我们挥手、一边走上前去与走廊上的学生握手。他鼓舞学生爱惜韶光、好好学习,将来为建造国家作出贡献。
天虽下着小雨,但并不影响兴致。周光召尽管脱离母校近60年,但当年的往事不时显现在他的脑海里。一甲子弹指一挥间,虽物是人非,但许多事仍浮光掠影。
周光召问副校长曾德平:“现在学生宿舍里还有臭虫吗?”曾德平回答说:“新中国建立后通过管理,臭虫跳蚤早没有了。”周光召看着眼前美丽的校园、整齐的卫生环境,感觉到很满足。或许他方才正回想起当年他在此肄业时的困难与困苦。新旧两比照,改变犹如两重天。
周光召还观赏了校园内的景象石柱楼、川主石、九曲池、函谷等。在校园的林荫小道上,一棵小树骨干斜长路旁。他通过此处时,并没有用手去推拉树木,而是侧身折腰而过。他深知母校是个景区校园,一些景区的走道上也有少量贵重树木,虽有些占道,但也是不能随意损坏的。
时刻过得很快,大约上午11点,周光召一行就要脱离母校。我们又回到校园内的书院大门处,周光召再次嘱托我们:一定要逐渐办妥聚奎中学,将其办成重庆的闻名校园,全国的闻名校园!
老校友周光召对母校的关怀,将永久鼓舞着聚奎中学的一代又一代的师生,披荆斩棘、不断前进……